如何驱动临床专科能力提升?多家三甲医院分享成功经验!
国内一些医院的发展面临着临床学科数量不足、三级学科间发展不平衡、学科间缺乏核心支撑、跨学科交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全国医院的有识之士在交流中不断地去完善、补强和提升。
专科建设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也是医院人才建设、绩效改革的基础,更是医院医疗质量、业务管理的基本抓手。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医学技术创新、临床诊疗能力提高,还是人才培养、医疗质量的提升,专科建设都是必然的载体与基石。
然而,国内一些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临床学科数量不足、三级学科间发展不平衡、学科间缺乏核心支撑、跨学科交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全国医院的有识之士在交流中不断地去完善、补强和提升。
2023年10月20日,首届“金南翼”健康论坛暨第七季中国医院管理奖决赛以及中国医院协会地(市)级医院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宁波召开,在“专科提质 升级精进”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论坛的第一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彭望清主持,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叶国良、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闫红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薇等四位嘉宾,围绕临床专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叶国良
作为论坛的主办方,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叶国良以《创新驱动临床专业能力的提升》为主题率先第一位作演讲。
叶国良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时代之问开题,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对临床专科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纲,介绍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和临床专科建设的总体思路。
叶国良表示,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按照四个战略方向对临床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总体布局:
第一,政策引领,构建临床专科发展创新模式。一方面,往外科微创化、内科技术化、医技介入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医院以方桥院区为代表建立急救“五大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消化道大出血中心。
第二,聚焦关键,激活临床专科建设新动力。制定以外科为代表的医师基础能力要求,鼓励医师提升能力。
第四,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医院通过人才引育、绩效激励、“一科一策”精准聚焦的专科激励机制,来提升专科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临床专科能力的提升。
其四,绩效奖励,确保专科健康可持续发展。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闫红林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闫红林的演讲主题是《临床专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闫红林重点讲到医学人文视域下的人才管理,以及他对促进专科发展的实践与思索。
首先,要尊重老专家,培养年轻人,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做好对人才的激励、考核、选拔与培养等工作。
其次,按照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有序有节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构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其三,尊重人,以人为本,尊重员工,通过人性化管理,使员工有归属感。本着“人是战略资源,而不是成本”的理念,培养一切愿意进步的人,创作一个协同作战、团结、高效、创新的团队。
其四,改善医院k8凯发官网绩效的关键之一是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绩效的关键之一是职工满意度。人本管理是从人的情感发展需要角度来进行管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其中之一从资源配置方面逐渐转向投向人力资源发展,来提高人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待遇。医生工作压力之大,劳动强度之强,医生的平均寿命远远低于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此更应鼓励社会关心关注医生。
最后,医院应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正视所有员工的正常需求,并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需求。以事业留住人,建设平台解发展之忧。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创造公平晋升机遇。要让医院中层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应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优绩优酬,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以待遇吸引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的演讲题目是《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重症患者多学科管理》。
当前,心外围手术期并发症多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北京安贞医院创新MDT合作模式,通过推进工作:
第一,前期调研明确术后并发症,组建相对固定的多学科队伍,由科主任挂帅,次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等人员相对固定。
第二,配套制度保障项目推进。制定相关制度,工作流程,配套绩效方案,质量委员会定期病例讨论;召开项目讨论会,确定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小组成员,制定实施计划。
第三,下发管理制度,制定管理路径;搭建团队成员学习平台,进行文献学习、病例讨论,提高围手术期诊疗能力;组建工作群,定期发布监测指标数据。
第四,重点病人台账管理,2年内组织重点病人全院多学科讨论2年内214次;每日副院长带队项目成员共同参加监护室交班、查房讨论诊疗方案共321次;每周四张洪家院长带队查房,项目成员共同参加监护室交班,讨论危重病人制定诊疗方案,汇总本周问题,现场办公,协调工作共79次;每两周周四院长主持心脏外科医疗质量例会,项目团队共同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共37次;组织心外科大中心讨论术前重症病例169例,相关科室参加讨论制定预案。
第五,多学科协作模式前移,多链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深度融合;搭建多学科协作网,打通心外围手术期急性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成立急性消化道出血MDT诊疗组,规范优化院内消化道出血紧急救治流程,提高多学科协作效率及救治成功率。
医院通过采取种种提质增效举措后,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合计实施心外手术14270台,全国单中心第一,死亡率0.61%;心内PCI19195例,占据世界领先地位;2022年完成心脏大血管手术1102例,占心脏大血管手术量亚洲第一;2022年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术4125例,位居全球第一。此外,医院在行业内发布具有安贞特色的心脏外科专家共识;心外多学科管理项目团队成员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学科青年人才队伍得到提升。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薇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薇围绕《多学科整合推进专科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的主题做了精彩演讲。
谈到医疗服务管理模式转变时,杨薇表示,医院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学科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实现三级公立医院的战略定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多措并举助力学科建设,逐步探索现代医院垂直管理体系,转变医疗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探索现代医院诊疗模式,通过构建价值导向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可控医疗成本下的人民群众健康和治疗效果提升。
具体在医院管理上,要引导学科提高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诊治能力,多措并举推进学科内涵能力提升;打造核心人力团队,夯实持续发展基础;强化医疗技术管理,重点提升专科技术提升;调整重点病种结构,提升疑难危重救治能力。
在谈到疑难重症能力提升方面,杨薇表示,医学科研能力的创新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更依赖于医学和一些非医学、医理、医文、医工的融合。在疫情期间一些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就来自于一些学科的交叉融合。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也来自于科技的进步和不同学科的交叉,只有学科的交叉融合,才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论坛的第二环节,由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刘丽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高俊、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副院长何日东、青岛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马学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办主任王志远从单病种质控、平台科室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多学科MDT促进肿瘤的规范化治疗等不同的角度阐述医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旨在为各地医疗机构提供更有力的方法,更好的借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高俊的演讲题目是《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吴高俊分享了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的背景、过程和发展历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路径的管理、流程的优化、指标的管理、关键环节的管理、管理工具的应用,使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重点病种的省内排名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单病种质控有4个考核指标:例数、平均住院日、病死率和次均费用,可以总结为“多快好省”。
第一,系统控制。医院注重模板维护,路径模板的更新主要是根据指南、共识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强制执行,自动导入,该院已经覆盖了31个病种。
第四,关键环节管控。医院对围手术期的管控,要明确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指标,建立质量管理数据库。基于手术管理系统对手术准入、手术部位标识、安全核查、重大手术审批等重大环节进行监管。
第五,管理工具应用。医院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医院的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第六,培训宣讲。医院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和流程的培训,制度是三年一大修订,如果发现有做的和制度不一样的话,及时修订更新。
吴高俊最后总结道,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不同病种的入组率、完成率在提升,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次均费用也逐年下降。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副院长何日东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副院长何日东的演讲题目是《加大平台科室建议力度,促进临床专科能力提高》。
何日东表示,医院注重平台科室的人才引进,近五年以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引进了57位博士,其中有5个平台科室学科带头人都是来自引进博士。2021年,医院引进了省病理学分会的主委引进来,把病理科的科研水平以及临床工作的能力提高了好多个档次。
医院通过柔性引进人才,引进了广州、南京等地的专家团队,开展一些高精尖新技术。同时鼓励年轻人外出学习进修。
另外,医院通过开展新技术项目,促进临床专科水平提高。通过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使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忙的科室也能够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何日东认为,平台科室临床专科水平的提升有赖于信息化,有赖于技术设备的先进,同时得让临床科室去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趋势。南方医院的心血管专业为什么发展的比北方快,原因在于先进的技术、信息化的手段、先进的设备,都是优于北方的。所以加大平台的建设力度,一定能够促进临床科室能力的提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办主任王志远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办主任王志远的演讲题目是《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基层专科高质量发展》。
王志远表示,按照国家政策,以区域为中心的龙头医疗机构,通过上下转诊,上下联动,帮扶下面的医院。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能够迅速地提升基层医院专科发展水平。
王志远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珠江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是怎么样帮助基层医院发展的。
为了解决县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千县工程”工作方案,一方面聚焦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瞄准医共体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从2017年开始试点“珠江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建设,由当时试点一个专科3个医院,到2018年12月份,发展到了32个专科联盟、306家医院、814个专科。简而言之,一是专科协作一体化,二是患者就医一体化。
紧密型医联体包含了紧密型联盟专科和紧密型联盟医院两个层次。以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医院为例,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始对接,2021年挂牌了紧密型联盟医院。在此期间,一方面广宁县人民医院借助珠江医院,提升技术和影响力,解决“上转难”的问题,珠江医院也借助广宁县人民医院,扩大影响力,增加收容,解决“下转难”的问题。各级医院有各自的需求,国家对其定位不同,需求也不同,各级医院之间可以形成互补的发展。珠江医院定位在急危重症、疑难杂症,县级医院就集中在多发病、常见病以及急性病的恢复期、术后的恢复期以及急危重症的稳定期。
在谈到对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思考时,王志远谈到,县级医院要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基于国家卫健委提供的一系列建设指南,以及省政府开展的组团式帮扶、对口帮扶等一系列工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资源是通过各地医院协会来整合。青岛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马学真
青岛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马学真的演讲题目是《推动多学科协作MDT,促进肿瘤规范化诊疗》。
首先,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建设特色服务。开展了日间诊疗中心,缓解了住院难的问题。把日间诊疗病房变成日间诊疗中心,日间诊疗中心不住院。通过医联体建设,把放疗的病人沉淀到社区去。
他指出,该院通过创建国家的医疗中心,让青岛市民不出青岛就能得到国家级的治疗;同时,加强医联体培训,同质化管理。
其次,青岛市中心医院在MDT执行率上达到了100%。医院肿瘤团队通过MDT的方式,使学科走向了国内的前列。MDT在国外以解决复杂问题、争议问题、挑战问题闻名,MDT在国内不仅解决规范问题,还能解决争议问题,对于一些外科诊断为“不做化疗直接做手术”的病例,通过MDT让它规范,让它正确,让它合理。总而言之,肿瘤规范化治疗是通过MDT的方式,使学科能够更规范,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