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抗疫心理防线荔湾区开通这些咨询热线

  疫情反反复复,再次打破了生活和学习的节奏,线上上课、居家隔离常态化下的同学们不免会产生懈怠、焦虑,甚至自我内耗的情绪。

  其实,在特殊时期出现负面情绪是一种正常反应,当同学们感到困惑无助时,记得及时求助。荔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广州市真光中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第一中学“心理阳光驿站”将一如既往与你同行,畅通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提供专业心理支持服务。

  荔湾区教育局提醒同学们,面对疫情,同学们要理性、客观地认识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避免因片面不实、情绪化的疫情信息引起情绪波动。

  以下的《疫情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指南(试行)》,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会科学调适,管理不良情绪,积极主动求助,提高心理免疫力,建立心理安全网,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学校或家庭遭遇长时间封控,学生无法预估封控期限或封控时间较长,活动空间、人际交往、同龄人交流受限,超出心理预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类应激反应:

  1.生理反应: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睡眠失调、头晕呕吐、疼痛等躯体化不适等。

  2.心理反应:焦虑、烦躁不安、恐惧内疚、抑郁消沉、对未来迷茫、悲观消极,严重者出现自伤自杀等。

  3.应对方式消极:表现为退缩或攻击等,如部分学生疏于学习,不愿意与人交流,沉溺网络,自我放纵,作息混乱;部分学生易与人发生争执冲突,亲子、同学或师生关系紧张。

  1.住宿生的心理疏导问题。因列入心理预警库的学生长时间不能回家,焦躁不安,心理问题明显加重,有的甚至出现躯体化症状,向外求助的方式只限于校内心理老师、班主任或线上心理咨询,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难以在校内有效解决,家长无法及时带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2.居家学生跟进辅导问题。列入心理预警库的学生居家学习时间较长,班主任和心理老师仅能通过线上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少家庭居家隔离,负性情绪互相传染,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情绪难以及时排解。

  3.高危人群学生(三级预警对象)转介问题。疫情封控期间高危人群学生主要是居家照顾,由父母24小时监护,市、区未成年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学校等提供电话及网络咨询,对于预警特别严重的学生,较难得到及时的鉴别诊断或后续治疗。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权威疫情信息,及时通报最新管控情况及相关要求。学生及家长应当及时关注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和专业平台发布的疫情防控信息,避免听信各种非正式渠道的传闻,以免信息过载,加重心理负担。

  1.掌握学生心理摸查情况。班主任要对本班一级、二级、三级预警的学生做好跟踪服务,与任课老师分工负责,一对一重点关注纳入三级预警库学生的心理状况。

  2.关注住宿生心理情绪变化。对观察到情绪波动异常的学生,重点做好谈心谈话,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及时联系家长,家校协同化解学生的应急性反应或不良情绪。

  3.提供心理疏导专业支撑。市、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要加强专业支撑,针对性地鳞选、录制心理疏导短视频、推文、微课等,供学校和师生选择;利用网络平台、热线电话、公众号、QQ群等提供个体咨询服务。各学校要建立由专兼职心理老师、有经验的班主任骨干组成的心理服务团队,策划组织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生心理咨询与援助。

  1.建立清晰、各司其职的支持团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心态变化,班级设立心育委员或心理联络员,建立好学生干部、科任老师、家长的支持团队,以便工作更顺畅和高效。

  2.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班主任要清晰掌握本班各级预警学生名单,对于重点关注的学生,可以安排心理委员关注其情绪,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联系家长。

  (1)现状评估。结合班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查睡眠、饮食、一天里面的负性情绪持续时间等,情绪波动表现如是否常常哭泣、是否拒绝与人交流、是否有一些消极的言行或文字表达等行为,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心理老师介入。

  (2)原因分析。通过帮助学生“觉察—接纳—表达”自己的情绪。观察引发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以及这种情绪波动反映了他(她)们内心怎样的需求。

  (3)提供援助。如果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班主任、任课老师要帮助他(她)接纳现状,激发其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借鉴类似的有效经验,引导学生合理表达和宣泄情绪。

  (4)做一个倾听者。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需要做好倾听者,共情为上,适时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表达,挖掘其自身力量。

  3.开展心理调适或情绪疏导。借助心理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力量开展倾诉小组、畅聊、减压团辅等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保持与人的联结感。

  4.加强家校协同。对封闭在校的学生,可以让家长们提前录好祝福问候视频,集体或单独组织观看。安排好学生手机管理使用,定期让孩子给家长打电线.保持和社会的联结感。组织收看时事新闻等,开放校园电台,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氛围。

  6.组织好集体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宿舍/班级为单位的如宿舍才艺表演,宿舍评比,宿舍**创作大赛、班级班歌大赛等,以活动增强联结感。

  7.保持与外界的适度联系。对周末不归家的学生,应当适当发放手机给学生和家人、朋友联系。居家学习期间,鼓励学生与亲友、同龄人网络联系、沟通感情,增强心理支持。

  老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会传导到学生,疫情环境下同样应该关注教职工的心理情绪管理。

  1.通过表达释放内心的情绪压力。老师们可以通过表达来减轻内心的压力:比如可以试着和家人、朋友加强交流,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将自己的压力体验记录下来,这个过程能起到减压的作用。

  2.为工作和生活设定界限。老师要尽可能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设定一个界限,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界限,有意识地做到在生活时间或生活场所尽量不谈工作。尽可能在休息的时间能得到更充分的放松,在工作时更能全身心投入。

  3.通过积极思考和行动为生活添彩。工作和生活之余,老师们要培养自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关于感受工作、生活中的变化和美,主动做一些事情寻找积极体验,为自己每日的生活增添色彩。比如:记录当日经历的三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记录当日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发现校园里的新风景。

  利用好《羊城家校学堂》,通过录制微课,公众号、家长微信群(QQ群)推送,指导家长做好学生心理支持工作。

  在封校期间,学生可能会产生微妙的想法,“要封到什么时候”“万一我也感染了怎么办”“我的家人是否安全”等等。学校要都会同学们一方面要关注国家、省、市、校的防疫要求,注意身体状况,积极学习防疫技巧,有病报告,无病不慌;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保持正向关注和积极期待;积极理解、接纳学校封闭防疫管理的现实和目的,“封校不是禁闭,而是增强了保护力”,严格遵守学校防疫制度,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保持正常作息规律,开启“五好”生活模式,可以极大地帮助同学们补充能量,维持身心平衡。

  睡好觉。每天保持7—9个小时充足睡眠,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午睡半小时到1小时,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也可通过深呼吸助眠。k8凯发

  吃好饭。保证营养均衡,三餐规律。早餐进食适量蛋白质,减少进食“非天然食物”分量;晚餐进食适量淡水化合物(饭、面、粥、粉);每天吃蔬菜;如条件允许,每天吃适量水果。

  学习好。制定具有规律性的日常学习计划并执行,做好时间统筹安排,非极特殊情况不搞突击(连续熬夜写作业)。

  运动好。定期参加身体锻炼,如去操场慢跑、散步、身体拉伸等,减少激烈运动,避免受伤。

  引导学生在情绪波动时,主动与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或同学等诉说当下感受,尤其是不安、焦虑和烦恼的情绪,降低压力感。

  不管疫情如何进展,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下能做的事还是保护自己,合理安排学习,将每天的学习安排细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利他行为是智慧处理压力的方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体验。要带动和引导学生尽可能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帮助同学处理学习难题,关心与陪伴室友等。

  如果学生感觉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情绪比较严重,或一些躯体化反应已超出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告诉学生不要害怕,更不要忽视,可以主动、及时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寻求心理老师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的心理支持。

  生活节奏的变化,可能会让部分孩子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的应激性反应。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正常生活起居规律,同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准确把握孩子心路历程。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绪波动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发泄,再去共情他的情绪,温柔而又坚定地和孩子谈,避免一般情绪问题演变成情绪障碍问题。

  对于封闭在校的学生,家长应主动加强与老师沟通,协同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利用与孩子电话、视频聊天等机会,关心其生活中的小事,尽量不要过多谈论学习,多鼓励、少埋怨、不责备,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

  家长避免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及时回应孩子担心的疑问。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疑问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尽量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

  教育孩子要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疫情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不信谣传谣。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长辈)自身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我市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如需要缓解紧张情绪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可拨打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

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 Copyright ©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电话:0898-0898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