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新网师管理团队4月专业学习例会综述

  k8凯发官网4月14日晚,主持人马增信老师首先对叶澜教授《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整体性梳理。接着,管理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最后,郝晓东院长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导读,让所有与会者豁然开朗。

  马增信老师首先对论文的“综述”部分进行了解读。“综述”是本文的“摘要”,是这篇论文的“浓缩版”。叶澜教授认为“三因素论(遗传、环境、教育)”忽视了发展主体的能动性。为此,叶教授把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分为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可能性因素包括发展主体先天和后天的条件和环境条件,现实性因素指发展主体的活动。至于教育,叶教授认为不构成为影响人发展的独立因素,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西方倾向于遗传、环境两因素,前苏联倾向于生物、社会因素,我国最初采用前苏联凯洛夫的三因素论: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

  2.叶澜教授认为“三因素论”是静态的、孤立的、片面的、绝对的。因为个体的发展是全过程的,也是全方位的。

  3.叶教授认为“三因素”“二因素”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她提出了“二层次三因素论”并进行解释。

  4.叶教授的“二层次三因素论”结构是错综复杂的动态结构,各关系是相互渗透、转化,互为因果、互相作用。

  5.学校教育对受教者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学校教育真正起到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

  6.要有生命自觉意识。首先是清空心态。其次是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看学生。具体说,就是放弃“因为……,所以……”的固定性思维,改为“纵然……,我仍然要……”的成长性思维。努力向内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是“被动的能动性”。

  刘老师关注到论文中的两个点:凯洛夫的系统论、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对这两个点作具体的阐释:

  1.凯洛夫的系统论强调的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系统内的每一个变量并不是机械的总和,而是一个交互作用,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我们当下教育中的问题,会让我们从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各因素的动态发展来考虑。

  2.当下教育也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采取的手段是不当的。真正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本身对自我的认识”即在好奇心、胜任感等内驱力的影响下发挥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相信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教育空间,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叶澜教授的这篇论文是经典,经典的特点是常读常新。新网师就是读经典的学习共同体。

  2.教育工作者要有根本认识: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大部分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叶澜教授这篇论文会有助于我们教育理论的提升。

  3.叶澜教授说学校教育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这就提醒我们怎么样才能让教育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作用。新网师也要利用好已有条件,挖掘出应有条件,创造出没有的条件。

  于校长聚焦于学校教育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学校教育,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至少不是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在人的任何方面,任何阶段都起主导作用。那么,学校教育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就需要对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系统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办学校,更不能认为只要办了学校,就能主导人的发展。我们应该研究办怎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的探讨是教育界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篇论文在高水平的专业论文中属于浅显易懂的。

  对于这样高水平的专业论文,郝老师提醒我们:要带着结构去阅读。以这篇论文为例,这个结构有六个方面:

  首先是把握标题。郝老师说,解读一篇论文的标题就能解读出以上六个问题中的相关答案。本文标题为“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可见,这篇论文谈了两大方面内容:一方面谈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是什么?另一方面谈各个因素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是什么?

  再细看,标题的前半句“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人的发展”则是包含了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社会影响下的综合性的发展。“诸因素”则是作者基于前人“三因素”和“二因素”提出的“二层次三因素”论。

  标题的后半句是“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相对,说明论文中要对二者进行区分。用“发展主体”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人即使被环境影响着向前发展,同时人也能够自己主导着自己的发展。这也是本文论述的一个重点。

  其次是要重视摘要。郝老师认可马老师对摘要部分的解读。郝老师又从“摘要与正文具体的内容的对应关系”这一点来解读“摘要”。如摘要中“作者认为,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的‘三因素论’忽视了发展主体的能动性,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对应的具体内容就是论文中的“一”“二”两部分,即对“三因素论”的剖析和提出“二层次三因素论”。

  第三是突破重点。郝老师在解读完摘要后,从摘要与正文的对应关系上,深入到正文内容的解读。

  “三因素论”只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分别对发展主体的作用,忽视了个体的发展是全过程的发展和全方位的发展。

  “二因素论”一方面把遗传因素扩大为生物因素,更全面地反映了发展主体的生物因素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环境因素的社会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特殊性。

  无论“三因素论”还是“二因素论”,仍把人的发展完全看作一个“受动”的过程,是由不受发展主体的活动、意识和心理等内部、外部条件控制的过程。这种看法,只揭示了动物发展的共同特征——受动性,没有揭示出人的发展的特殊性——能动性。

  郝老师进而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可能性因素,什么是现实性因素,为什么可能性因素是第一级,现实性因素是第二级。最主要的是,叶澜教授的“二层次三因素论”中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是并列的或者从属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转化,互为因果、互相作用的关系。这使影响发展的因素系统也随着主体的发展不断变化,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动态结构。

  主体自身条件又称为“主体因素”,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第一性的,后天因素是派生的,先天因素是不变的,后天因素是变中有不变和变。先天因素在人发展不同阶段上产生影响的大小是变化的,其总趋势是减弱。后天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随着人的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强。其中关键性的转折点是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

  主体因素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并赋予人在一定条件下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

  最后,郝老师回到“作者观点的局限性”的话题上。他说,可能性因素中的人的自身水平与现实性因素中发展主体的心理活动因素是一致的。本文在逻辑上有些重叠。其次,人的发展是一种状态,不发展也是一种生命状态。生命有必然性,但还有偶然性。生命有可控性,也有不可控性。这些都是作者在当时写作时没有考虑到。

  转眼本次学习例会进行了近三个小时,大家仍意犹未尽。叶澜教授这篇文章后半部分共读学习将在新网师管理团队五月的学习例会中继续进行。

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 Copyright ©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电话:0898-0898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