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袱纱馈赠的艺术

2024-08-05 00:15:15

  送礼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常见行为。“礼尚往来”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你来我往,“三茶六礼”象征着明媒正娶,“千里鹅毛”表达的是礼轻情意重,无论哪种礼物,总能拉近双方的关系。同时,赠礼的方式也和礼物本身一样重要,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中,人们有着不同的偏好或禁忌,进而演变成独特的礼仪和习俗。正是这些礼仪和习俗赋予“物品”以情意,使其得以称之为“礼品”。

  新加坡土生文化馆正在展出的“袱纱:克里斯·霍尔珍藏‍日本礼品封”(Fukusa: Japanese Gift Covers from the Chris Hall Collections)展览,讲述的就是日本自江户时代(1603-1868年)晚期形成的用袱纱遮盖礼品的习俗。虽然礼品早已无迹可寻,但是覆盖在上面的精美袱纱,依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故事。

  袱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日本茶道中使用的布,另一种是送礼时用的织物遮罩,本次展览展出的袱纱均为馈赠礼品所用。这种袱纱一般由带衬里的刺绣丝绸制成,呈方形,可以垂挂或折叠在礼品盒之上。它们和常见的风吕敷(furoshiki)不同,风吕敷一般由无衬里的棉或麻布制成,用于包裹礼物;袱纱除了遮罩礼品之外,其自身也是馈赠仪式的一部分。袱纱代表着赠礼者的身份、财富和品位,每件袱纱都经过精心设计,有些甚至出自知名艺术家之手,上面的图案也需符合赠礼的场合,因为只有受赠者读懂了图案的含义,这次馈赠才能算成功。在礼物送出之后,受赠者通常会将袱纱还给赠礼人。但也有例外,在给高级官员赠送礼物时,袱纱不一定会被退回。

  铁扇和风景袱纱,江户晚期或明治早期。这件袱纱的图案是武士阶层喜爱的御所解(goshodoki)纹样,特点是在花草风景中融入《源氏物语》等古典名著,以及能乐、和歌等文艺相关元素,彰显武士家族的教养和审美。

  想象一下:馈赠者将礼盒用髹漆托盘呈给受赠人,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礼盒上覆盖的袱纱,受赠人接受了礼物,欣赏袱纱的图案和工艺,之后再小心地捏住袱纱四角的流苏将其揭起,以避免手碰触到珍贵的丝绸布料;收下礼盒后,受赠人将一件较小的回礼放入托盘,用方才的袱纱盖住,一并还给赠礼人。

  这样富有仪式感的习俗,大约形成于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的江户时代,起初用于武士阶层和贵族的馈赠,现存最早的袱纱是1713年奈良昆布院的受赠品。到19世纪初,这种仪式为富裕的商人所接受,并延续到20世纪。用袱纱遮盖礼物,既巧妙地将礼物隐藏起来,又通过图案表达了礼物的意义,使得袱纱寄托了个人意义上的情感。

  袱纱适用于所有需要礼物的场合,无论是节庆,还是重要的人生节点。从本次展览中的袱纱来看,仿佛人的一生都包含其中,因为每件袱纱都传递着特定的信息或者情感,百鸟羽衣表达善意和互惠,孩童象征对新生命的期盼和祝福,岁寒三友(松、竹、梅)蕴含着对健康和长寿的期望,或是对气节和美德的嘉许。

  羽衣袱纱,明治晚期或江户时期。该图案取材于日本能剧《羽衣》,这是一个关于友谊和互惠的故事,很适合用于赠礼和回礼的袱纱。在《羽衣》故事中,一位美丽的天女下凡到大海中游泳,并将她的羽衣挂在附近的松枝上,渔夫发现了羽衣,天女请求归还,因为她需要羽衣才能飞回天界,渔夫要求天女起舞后才归还,穿上羽衣的天女以富士山为背景翩翩起舞,留下珍宝后飞回了天界。

  对子孙的渴盼和对新生儿的祝福一样,是艺术作品经久不衰的主题。“婴戏图”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被称作“唐子”(karako),象征对新生命的礼赞,或多子多孙的愿望。

  这块袱纱描绘了孩童嬉戏的场景,孩童的发型和服饰都是中国唐代的式样,袱纱的另一面绣有家徽。赠送礼品时,将袱纱图案朝内折叠,家徽朝外放置。

  中国小狮子和牡丹也是日本艺术中常见的主题。狮子是众兽之王,象征着力量和勇敢,牡丹是百花之王,象征着财富、荣誉和美丽。传说小狮子会被扔进牡丹花丛以检验其能力,只有最强壮的小狮子才能爬出并存活下来。这一主题很适合庆祝新生命的诞生。

  新年伊始,亲朋好友互赠礼物,既表达着彼此之间的挂念,又饱含岁岁平安的期许。饰有吉祥图案的袱纱是不可或缺的。春之梅花,夏之牡丹,秋之菊花,冬之松竹这些代表四季的花木,以及宝船、龙虾等日本装饰艺术常见的主题也适用于新年的袱纱。

  日本一年一度的季节性庆祝活动是交换礼物的重要场合。这件袱纱上的刺绣植物分别代表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季的梅花,夏季的牡丹,秋季的菊花,以及冬季的松竹。这样图案的袱纱具有普适性,可用于多种场合。

  宝船袱纱用于新年礼物。日本民间传说中,在新年的头三天,有七位幸运之神会驾驶宝船穿过天空,进入人类港口,船上装载着隐形笠、金袋、秘密钥匙、羽衣、财富袋等珍宝。人们会在枕头底下放一幅宝船的木刻版画或图片,期待做一个吉祥的美梦,以预示来年的好运。

  龙虾在日本艺术中具有多种吉祥寓意。它们象征新年朝圣的热门景点——伊势神社,代表了供奉在伊塞的两位神;龙虾弯曲的形状和长须也让人联想到留长须的长者形象,意味着长寿。龙虾袱纱适合用在新年、婚礼、贺寿等场合。

  婚礼作为一生中的重要仪式,无论是订婚、送彩礼、迎亲、送亲,还是婚礼本身,都包括大量馈赠礼物的环节。婚礼前,新娘和新郎都要委托制作或购买新的袱纱,婚礼上的礼物会放在一个房间里进行展示,并用袱纱覆盖。

  这件袱纱上的鲷鱼象征着吉祥,因为在日语中,鲷鱼(tai)与“吉事”(medetai)的发音相近,所以鲷鱼的形象常见于喜庆场合,同样它也是婚庆的主菜。这件袱纱上的图案完全用金线绣成,在光线的照射下反着金光,象征对和谐婚姻的祝福。

  日本的神道信仰中,“夫妻岩”代表创世神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以伊势神宫附近的一对最为知名。夫妻岩有时会用沉重的稻草绳捆绑在一起,这块袱纱上的“夫妻岩”位于神宫附近,以金线缠绕,象征婚姻坚牢、美满。

  16世纪起,人们习惯在婚礼上将一对折纸蝴蝶放在酒瓶上,k8凯发官网用装饰绳捆绑,排列成触角样式,称为蝶花形。两只蝴蝶分别代表男性与女性,它们在一起代表夫妻和睦、永结同心。蝶花形袱纱通常用于交换扇子、订婚、接受新娘嫁妆等仪式。

  贝壳配对游戏自平安时代就有,规则类似于连连看。每对贝壳上下两半绘有一样的《源氏物语绘卷》的场景和诗句,参加游戏的人需要将贝壳的进行配对,以配对的数量决定胜负。由于文蛤只有原本的上下两半方能合上,再加上形状、绘画、诗句的匹配,这类游戏图案象征着婚姻双方的忠贞不渝和门当户对。袱纱上的两只装贝壳的木桶叫做“贝桶”,常饰以莳绘,并用红绳固定,是女方陪嫁的嫁妆。

  江户时代既重佛教,又大兴儒学,武士阶层自诩为儒家士大夫,德行高尚,地位较低的商人,也倾向于通过接受古典教育来提升地位和修养。古代诗歌,儒家经典,中国著名的隐士、圣人或英雄故事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袱纱设计上。日本以新儒学主义作为指导,鼓励提高自我修养,维护严格的社会秩序。本次展览中,出现了不少我们所熟悉的主题,比如《二十四孝》、竹林七贤、梅妻鹤子,甚至《西游记》。据展览介绍,有些袱纱图案的确切意义尚不可考,多用作庆贺功名或成就,又或者表达对师长的尊敬和感激。

  隐居于西湖孤山的北宋诗人林逋,在日本和韩国艺术中也是很受欢迎的主题,常常与梅花或仙鹤一同出现,符合他“梅妻鹤子”的形象。这一主题的袱纱通常用于赠送长者或老师,图中没有出现林逋的侍从,意味着赠礼者将自己喻为侍从,表达对师长的尊敬。林逋自己虽然未娶妻生子,但是他侄子的后代林净因于1349年东渡扶桑,将中国做馒头的技艺也带了过去,他制作的豆沙馅馒头成为了日本首个和果子(日式糕点),店铺获足利义政将军授予“日本第一号馒头所”称号,所以这一主题的袱纱也用于遮盖婚礼上用来回礼的馒头。

  远离政治,享受乡野生活的竹林七贤是日本文人的榜样,这样的袱纱常常用于给上级赠送礼品,或祝贺孩子进入新学校。

  孟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孝子,《二十四孝》“哭竹生笋”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有一年寒冬,孟宗的母亲生病了,想吃新鲜的笋,但是笋并不生长在冬季,孟宗挖了很久,徒劳无获,无奈扶竹而泣,眼泪落到地上的瞬间,许多嫩笋破土而出,孟宗做好竹笋汤,治愈了母亲的疾病。

  这件袱纱虽有污渍,但精美的金线和刺绣令其依然熠熠生辉,图案看起来像是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师徒四人的形象生动有趣,各具特色。这一故事主题出现在袱纱上,也侧面说明当时中国白话文对江户时代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

  本次展览的袱纱很少有表现女子的图案,这件便显得非常独特。金线绣制的女子形象都很小,有些单独出现,有些则三五成群,需要细看才能分辨出她们的活动:奏乐、化妆、跳舞、赏花、品茶、写书法……好一派仕女生活图景。这样的袱纱可能用于向女性赠礼。

  日本和中国类似,迈入老年象征着对成就和生命的肯定,值得尊重与庆贺,他们有着庆祝60(花甲寿)、70(古稀寿)、77(喜寿)、80(伞寿)、88(米寿)等生日的传统。饰有福禄寿三仙、岁寒三友(松、竹、梅)、仙鹤、乌龟图案,甚至“寿”字袱纱寄托着益寿延年的愿望,长者们会用这样的袱纱遮盖生日回礼,以期被铭记。

  图中的老年夫妇、蓬莱仙山、岁寒三友等元素,传递着对长寿和美满人生的祝愿。

  诗句袱纱,明治时期。这句诗选自王偁的《窃见》,原文可能是“神游蓬岛三千界,梦绕巫山十二峰”,描绘了偷窥女子浅寐的轻浮想象。这里应该是为祝寿所作,根据左下角的落款和钤印,袱纱上的书法是由日本繁荣的商人家族首领三井高福在77岁喜寿之日所书。 赵海燕 摄

  19世纪50年代末,日本开放港口之后,精美的袱纱成为了欧美人最喜欢的日本物品之一。在1862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驻日本领事阿礼国(RutherfordAlcock)带来了他的私人收藏,相较于“古董”,人们更加倾心于日本的手工艺品,接下来的1867年巴黎世博会、1873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等,都同样如此。

  贝壳配对游戏袱纱,江户晚期或明治时期。西方人将其装饰在壁炉前面。赵海燕 摄

  西方人青睐袱纱的艺术性和工艺,喜欢将其作为室内装饰,甚至用作床罩、防火屏、壁挂等。19世纪末西方盛行的 “日本风”(Japonisme)更是将日本艺术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本次展览也展示了袱纱在欧美的应用,日本纺织品商和明治政府在了解国外消费者的口味之后,制作专门出口的袱纱。虽然这样的袱纱已经不再关乎馈赠,但是它推动了“日本风”的流行。19世纪末,日本纺织业实现了工业化,纺织品技术生产彻底革新,再加上社会结构的变化,袱纱的使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逐渐开始下降,如今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范围,主要用于婚庆、公司庆典等场合。

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 Copyright ©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电话:0898-0898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