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天宫、天问……一文读懂这些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

2024-09-02 02:34:17

  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这些年来,神舟”宇宙飞船、“天宫”人造空间站、“天问”火星探测器等大国重器纷纷亮相,展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这些大国重器不仅是国力的体现,也寄托了国人的美好期待。

  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背后,都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一书,选取了神舟、天问、天宫等22个大国重器项目,将其相关的诗意文化及趣味历史一一道来。

  1999年11 月20日,神舟一号顺利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此后,“神舟”系列不断更新换代,航天工程的不断进步更是举世瞩目。神舟系列宇宙飞船是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

  “神舟”为何名为“神舟”?翻阅相关资料可知,原来在这 一工程开始的时候,官方曾经公开征集过名字:“ 1993年,当时的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参加飞船研制的各单位发出了‘为中国飞船征集名称’的通知。很快,‘华夏’‘九州’‘腾龙’‘神舟’等众多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被推荐出来,送到载人航天办公室。”不久之后,“神舟”这个名字脱颖而出:“‘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象征着飞船研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是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大协作的产物;同时,‘神舟’又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预示着整个中华民族都将为飞船的诞生而无比骄傲与自豪。”

  “神舟”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其实,“神舟”也是我们不断认知与探索宇宙的象征,就像在浩渺宇宙长河中泛舟的小船,不畏艰难险阻,以强大的勇气与智慧驶向远方。

  神舟”是“神州”的谐音,也象征着整个中国,在古代“赤县神州”就是中国的别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记载:“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赤县神州的说法,在后世不断被简化为“神州”,并逐渐成为中国的别称,其认可度不亚于“华夏”。在不少古诗文中,我们都能看到“神州”的影子。

  “神州”一词不仅寄托了古人的世界观,还是历代文人家国情怀的象征。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科研人员在命名中国的宇宙飞船时参考“神州”的谐音“神舟”一名,也就不令人意外了。而“舟”的意象,则有海上之船与空中之舟两重内涵。在其中,古人的“泛舟之梦”与“飞天之梦”叠加在一起,让人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无畏勇气,还有走向辽阔天空的无限想象力。

  与海洋上的“泛舟之梦”相比,“飞天之梦”更像是一个美妙的想象。在现代航天航空技术诞生之前,它只存在于古人的脑海与艺术作品中,中国有关“飞天”的大量形象,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中。诚然,在古代,“飞天”基本上只是艺术创作;但在现实中,人类想飞向天空、探索宇宙,就必须借助科学的力量——正是这些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激励着一代代人去探索未知的远方。

  从古至今,很多神话传说中都有“天宫”的元素。仰望星空之时,辽阔的宇宙吸引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远方。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打造空间站,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

  “ 天宫”的名称因何而得名?据资料显示:“ 2011年4月,为满足技术管理和对外宣传的需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开展了中国空间站征名活动,对社会公开征集空间站及其各个组成舱段的名称。经过公众的投稿、投选,同时结合科研人员与专家的意见,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2013年10月底正式对外宣布了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被命名为‘天宫’……载人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认为,‘天宫’作为载人空间站名称再合适不过了,既有中国人对空间站的想象,也有浑厚、大气的特质。”

  “天宫”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是个常见的意象,而文学作品中关于天宫场景的描述,也吸引着大量读者,其中的神秘与神奇之处,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 提起“天宫”,很多人都会想起《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 宫的故事。的确,这是古代小说中关于天宫形象描绘最经典、最丰富的作品之一。

  《西游记》中住在天宫的神仙属于上古传说与道教神灵系统,这与西天的佛教元素有所区别。从书中诸多细节中,我们所看到的“天宫”形象,可以用“仙气缭绕”和“威风凛凛”来概括。但 相比《西游记》中的“天宫” 形象,《聊斋志异》似乎在刻意避免宏大叙事的场面,不直接写那些民间熟悉的神灵,而是将神仙形象模糊化,使之更像一个象征符号。 在这 里,仙气飘飘的“天宫”,更像是对现实人间的折射。

  “天宫”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它既有《西游记》 中的神魔故事,还有《聊斋志异》中对现实“欲望之地”的呈现。通过“天宫”的世界,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2021年11 月8日,“天问一号”传来好消息。国家航天 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消息:“‘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对于“天问”这个名字,很多人感兴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由此可见,“天问”的命名连通古今,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天问”这一名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很有趣,它从诞生之初,便展现了世人对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既是我们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叹,也是探索无穷远方的不懈努力。《天问》最初是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每四字为一句,几乎每句都在对历史与自然的奥妙发出疑问或叹息,故而称之为“天问”。

  《天问》中的探索精神,不仅有追问宇宙与历史奥妙的强烈念头,也有很强的想象力,或者称之为宏大的思维方式。置身于某个时代的文人,若能将自己放在历史的坐标中,不只是从眼前与身边的“可见之物”理解世界,而是能让自己进一步融入古今乃至未来的时间线索,这绝不是一件寻常的事。

  屈原的“问天”姿态,虽然有质疑的一面,却更像是通过“问天”来获得某些问题的答案,将一切问题归于“天”上面铺开的知识框架,其实也是对“天”存在敬畏感的表现。探索宇宙万物与人伦历史奥妙的同时,不破坏人与“天”的同构关系,这种观念其实一直存在——不仅体现在屈原“问天”上,也体现在后世科学探索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上。

  本文的标题为小编所拟,内容摘编自:《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黄西蒙 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2年7月版。

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 Copyright ©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电话:0898-08980898